行業動態
工信部公布準入名單助力水泥業準入管理
發布時間:2012-10-15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核心提示:當今我國水泥產能全面嚴重過剩,產能過剩帶來的突出問題是水泥價格低迷。工信部近日公布了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的第一批108條生產線名單,將加快推進水泥業準入管理的進程。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的第一批生產線名單,名單共公布了河北、吉林、江蘇、浙江、新疆等多個省份的108條生產線。
據了解,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曾組織專家分赴河南、吉林對申請準入公告的水泥生產線進行現場復核。專家組依據《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和《水泥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對照企業申報材料認真察看生產現場,檢查質量保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社會責任等有關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出具現場復核意見。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負責人表示,當前水泥行業一要堅決控制總量,逐步提高準入門檻,抑制水泥熟料盲目擴張,防止違規布局建設,加大淘汰落后力度,逐漸壓縮過剩產能;二要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做大做強;三要以熟料產品為核心,大力延伸產業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單位熟料產品創造的工業增加值最大化;四要研究開發適用于水泥行業的脫硝技術,狠抓節能減排,注重技術改造,實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最小化;五是發揮水泥窯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和諧生態環境建設和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
目前水泥工業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云南部分水泥企業曾致信中國水泥協會,稱云南省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即將超過2.5噸,而當地有的政府只要招商引資政績,無視國家產業政策違規審批,仍然擬在云南省建設水泥生產線。新增產能屢禁不止,競爭加劇,云南水泥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并處于限產、停產狀態。
孔祥忠表示,中國水泥行業產能已不是階段性的過剩,并且產能過剩的程度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國家早將水泥行業納入產能過剩行業之一,于2009年9月底就發布《國務院轉發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38號文),并出臺一系列政策對水泥產能進行限制。然而,水泥產能卻是越限越大。究其原因,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業內專家表示,地方政府有業績政策,水泥又是很大的投資項目。中央規定不能審批,有些地方發改委就突擊做一些空白文檔,先把日期填好、章蓋好,更多時候對一些違規企業或項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枉顧產能過剩的事實,繼續鼓勵、歡迎外部投資者的到來。當然,不排除有些項目是之前通過審批遺留下來的。
從企業的角度看,水泥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有跑馬圈地的動機。水泥是資源型的行業,要占領資源,企業就必須把項目建起來。盡管現在市場行情不好,但將來肯定會好,因為資源肯定是有限的。而大的水泥企業也確實有這樣的財力和實力來這么做,因為水泥行業的規模效應很明顯,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競爭也就更有優勢,因此大企業較少考慮短期利益。市場低迷,需求疲軟,工信部將加快推進水泥準入管理,與淘汰落后產能雙管齊下。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2012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第二批名單,涉及16個行業共182家企業。其中水泥行業被淘汰企業達58家,是第二批淘汰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在今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淘汰名單中,水泥行業被淘汰企業更是高達1053家。
盡管水泥行業淘汰企業數量之多,但是由于產能嚴重過剩,水泥產量并未因此下降,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9555萬噸,同比增長8.7%,1~8月累計水泥產量達138146萬噸,同比增長5.9%。然而,另一方面,水泥利潤總額較往年同期明顯下降。據數據顯示,上半年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22.8億元,同比下降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