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水泥行業應立足于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13-01-16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所謂綠色發展,是指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每一家公司、每一個政府部門都應該身體力行,節能減排,推動低碳經濟。
作為我國消納固體廢棄物量最多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水泥制品行業是典型的能源和資源依賴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消耗大量能源,如水、電、煤、油等,資源方面如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而煤、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更要重視。
水泥制品企業
應立足于綠色發展
“十二五”規劃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對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等,可謂是時時講,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已經達到了聲聲入耳、人人皆知的效果。
水泥制品企業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們越來越重視水泥制品企業的綠色發展,水泥制品企業綠色發展對于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1989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等人在《綠色經濟藍圖》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強調通過對資源環境產品和服務進行適當的估價,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甚至實施所謂綠色新政,以此來謀劃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發展,并以此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擴大市場需求,提供新的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伴隨著對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問題的不斷質疑,綠色理念的提出已經有50多年。這是人類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闡述,使水泥制品行業的綠色發展有了更明確的目標、更深刻的內涵,也有了更堅定的信心、更強勁的動力。在“十二五”期間,綠色發展將一直是水泥制品企業不變的話題。
筆者認為,水泥制品企業要做到綠色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淘汰落后產能 提高生產工藝
淘汰落后不能簡單的以生產線的“新”“舊”來劃分,也不能以生產線的“大”“小”來劃界,更不能借關“小”再上新的生產線,關鍵在于生產線的運行效率,水泥制品企業應徹底關停過剩的生產效率低下的生產線,使企業形成合理的產能有效配置。
“十一五”時期,水泥行業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包括余熱發電技術等在內的一批技術、裝備大范圍應用,提高了行業水準,目前已有70%的產能是“新”工藝生產的。我國使用廢棄物作為石灰質原料的替代率很小,但在水泥粉磨時混合材的摻入量較多,所以應該盡可能多的使用混合材。用礦渣、鋼渣、粉煤灰等廢渣代替相當一部分熟料,從而減少石灰石的用量,減少CO2的排放。采用先進的煅燒工藝,提高熟料燒成的熱效率,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另外還應采取高效低阻的預熱預分解系統,強化煅燒的兩支承短回旋窯、新型大推力的煤粉燃燒器、進行時穩流筒式冷卻劑、高性能耐火材料等。
利用產業優勢 發展循環經濟
水泥制品企業應利用自身獨特的高溫窯爐工藝優勢,通過對工業廢棄物等的消納和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利用自身優勢開發利用工業廢渣替代粘土、鐵礦石,廢渣摻加比例達到35%以上,不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且還可以緩解堆存地周邊的環境污染,減少良田占用,也降低了對地下水及河流的污染。
開發新技術 推廣新產品
積極開展工藝技術與成套設備的研發,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能型、功能型產品;大力推進存量生產能力的綜合技術改造,提高產品品質,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產品結構的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針對目前我國混凝土的使用比率處于2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準的現狀,一方面國家應加大整治力度,另一方面水泥制品企業應身體力行,做環境建設的領導者。水泥制品企業應加強與建設部門合作,在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保護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努力消除新產品市場應用的瓶頸,促進水泥制品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兼并重組 控制增量
目前水泥制品企業重組成本過高,無序競爭非常嚴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于各方的既得利益。以前水泥價格戰多半是發生在中小企業之間,現在已然蔓延到大企業。大企業認識到再建新線已經很難,要換一種增長方式,那就是重組。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支持技術創新能力強、現代化管理水平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推進企業規模優化和提升產業資源效能。橫向重組做大做強做優主業,縱向重組延伸產業鏈,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同時要堅決遏制新增產能,減緩水泥制品企業產能過剩。重點推進以節能減排和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及污染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
加強企業管理 制定發展戰略
“十一五”規劃中指出:培養高素質人才。有了先進工藝、設備,還要靠人去掌握。“十二五”期間,隨著立窯工藝、設備、自動控制的技術改進,人員素質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企業應當加強職工的培訓,提高人員各方面的素質,適應立窯現代化,技術的要求、企業的管理也得上一個臺階。
面對同一個大市場,落后企業需要在實踐中建立協商溝通機制,制定一些行約。現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劇烈了,水泥制品企業更應該認真抓管理,建立創新機制,努力開展減排增效,節能降耗,促進生產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
總的來說,水泥制品企業要做到綠色發展,就必須要做到:
從資源消耗型——通過各種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降低天然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轉變;
從能源消耗型——通過余熱發電和可燃廢棄物替代降低煤耗電耗——向能源節約型轉變;
從污染排放型——通過原燃料的替代、混合材的摻用、高效收塵減少溫室和其他有害氣體以及粉塵的排放——向環境友好型轉變;
從落后技術產業——通過先進的新型干法工藝與裝備改造——向先進制造業轉變。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世界能源危機迫在眉睫,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瓶頸,環境污染已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健康,綠色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趨勢。
根據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是全世界自然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占全國能源使用量一半多的是工業生產,而水泥企業萬元產值能耗超過其他各類工業平均值一倍多,節能降耗可謂迫在眉睫,并且潛力也非常大,大有作為的空間。水泥制品在我國城鎮建設中擔任重要角色,是國民生活中重要建材產品。202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58%~60%,大規模的城鎮建設,給水泥制品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未來發展方向
水泥工業“十二五”規劃中重點工程的工程目標是推動節能減排,力爭2015年行業平均節能減排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水泥管制品生產的電耗和煤耗均低于原“定額”規定的數值,說明原“定額”雖然為我國水泥制品行業的節能降耗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但隨著水泥制品生產技術的發展,原“定額”已遠不能適應現有生產實際。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新的標準,以指導水泥制品行業加入到綠色發展的全民行動中去。
基礎建設的強烈需求,促使我國企業優化產品結構。開始新產品開發,同時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力度。未來水泥制品行業綠色發展會注重幾個方面:要不斷加大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要注意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要研發節材的水泥制品;要開發具有隔聲、保溫、輕便等功能性的水泥制品。
我國水泥制品從發展初期到研發時期,又經歷了推廣應用時期到現在的大力發展時期,行業發展一直不斷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伴隨我國水泥制品企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將有所提升。未來水泥制品行業市場規模將會擴大,企業競爭會異常激烈。
從節約能源法的制修訂到目前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強力推進與行政管理,都充分說明了能源問題的嚴重性。毫不夸張地說,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是我國原材料特別是水泥制品行業的永恒主題。
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制品企業,隨著高效除塵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隨著循環經濟的不斷開發與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可以消除污染,同時還可以吸收處理城市垃圾和各種工業廢渣,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我相信,水泥制品企業的綠色發展之路,必將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