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中國衛浴陶瓷產業“中國夢”何時起飛?
發布時間:2013-10-14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從建筑衛生陶瓷產業過去30多年發展的歷史來看,似乎是不被國家關注的一個產業,因為,過去國家十一個五年規劃中,只字未提建筑衛生陶瓷。而同樣是大建材行業的鋼鐵、水泥、玻璃,在每一個五年規劃中都有被提及:鼓勵也好,產能過剩、淘汰、準入也罷,整體上來看,這三類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也許這三類產業是國有企業占主導的原因,政府很容易通過政策引導,推動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如鋼鐵產業,百億級以上的鋼鐵企業至少有100家:寶鋼、首鋼、鞍山鋼鐵、武漢鋼鐵……唐山松汀鋼鐵、冷水江鋼鐵、信陽鋼鐵等,其中寶鋼、首鋼都是千億級企業;水泥產業的百億級企業也不少,其中,水泥產業龍頭海螺水泥年收入近500億元;玻璃產業整體規模不大,但也有一些百億級企業,如汽車玻璃行業的老大福耀玻璃2012年的營業收入達到102.5億元。
建筑衛生陶瓷產業正因為不被關注,“放水養魚”,任由發展,所以得以迅速發展。如建筑陶瓷行業,發展到十一五末,有6000多家企業,3000多條生產線,年產量突破85億平方米,連續19年成為世界產量第一。行業堆頭很大,但沒有一家百億級企業,50億級的企業也廖廖無幾,幾乎沒有一棵真正意義上的“大樹”。小樹小草占主導、民營企業統治、無序發展、集中度低成為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一大特點。
產業堆頭大了,又陷入集中度低、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的態勢,必然會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于是,十二五規劃中歷史性有了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規劃。這是好事,也是壞事:所謂好事,即對產業未來發展有了明確的戰略指引;說是壞事,被國家關注的同時,也就被盯上了——在節能減排、環境治理、清潔生產、落后產能、產能過剩、競爭態勢、集中度狀況、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無疑受到質疑。于是乎,2012年國家工信部針對建筑衛生陶瓷產業政策研究的項目也就順理成章地進行立項與推進,預計在2013年頒布,實施已是板上釘釘。
任何一個產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出臺產業規劃,無一例外地會明確這個產業的科學引導,并提出準入門檻,從而嚴格控制產能擴張,積極推進產業的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以改變產業無序競爭的局面。隨著工信部產業規劃政策的出臺,建陶衛生陶瓷產業將迎來第一個產業政策的考驗與洗牌,企業數量將會陸續減少,整體產能規模將會得到控制,企業集中度會相對提高。
建筑衛生陶瓷產業政策一旦頒布實施,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如佛山、泉州、溫洲等城市,會基于經濟持續發展面臨的土地緊缺、產業結構調整、居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等因素,正好對占地面積大、單位土地稅收貢獻低、能源消耗多、有一定環境污染的陶瓷企業找到大刀闊斧砍斬的法律依據,若達不到準入門檻的最低要求,則所在區域內的陶瓷企業被關閉的命運就不可避免。
在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現實中,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仍然屬于“潛水艇”式的經營,產業的特性導致浮在水上陽光規范經營的企業幾乎沒有利潤,甚至虧損,之前建筑陶瓷行業上市的企業無一能夠持續贏利就是最好的證明,以致一些上市企業紛紛退市,仍在資本市場上呆著的,也是在苦苦地支撐著。
一方面,已上市的企業沒有充分利用從資本市場募集到的資金在行業內進行收購、兼并重組的機會,失去了迅速做大做強的良好機遇;另一方面,稅收成本的不同,在市場競爭以價格導向為主體的情況下,規范經營的企業劣勢便顯現出來,產業中龐大的、不規范的企業群體以成本低、價格底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走一個又一個的工程項目、一批又一批的訂單。
undefined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