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貨幣供應年內總體比較充裕 政策保持穩健基調
發布時間:2013-10-28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9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0.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專家指出,數據表明當前社會信貸需求上升,總體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而前段時期不時爆出“錢緊”的信息,那么,年內貨幣供應能否滿足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跨境資金流入較多
從前三季度看,市場上貨幣供應一直比較充裕。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前三季度貨幣供應增長較快,截至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107.74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狹義貨幣(M1)余額31.23萬億元,增長8.9%;流通中貨幣(M0)余額5.65萬億元,增長5.7%。
此外,從外匯占款看,當前跨境資金流入量也在劇增。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升至27.52萬億元,而8月底為27.39萬億元。9月外匯占款增加1263.62億元,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中國經濟在三季度企穩向好,人民幣匯率升值,進出口貿易保持了順差,再加上美國一再延遲退出QE,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吸引了國際資金流入中國。
四季度流動性或偏松
其實,中國市場上的貨幣供應一直比較充裕。據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介紹,中國貨幣政策多以穩健為主,在此基調下長期偏松。今年年初,國家制定的全年M2增長預期目標是13%,但事實上,每個月的M2增速都超出了目標。
衡量貨幣供應是否合適有一公式:貨幣供給增長率等于GDP增長率與通脹率之和。“中國連續幾年是貨幣供應大國,貨幣供應增長率大于GDP增長率與通脹率之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美國2012年M2是10萬多億美元,GDP是15萬億美元,計算下來,一美元貨幣供應能拉動1.5美元的GDP。而中國2012年M2是100萬億元人民幣,GDP是5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1元人民幣拉動0.5元人民幣的GDP。從中可看出,中國經濟增長有很大因素是靠貨幣堆出來的。
然而有趣的是,貨幣供應大國卻不時發生“錢緊”的情況。對此,孫華妤認為,因過去多年來M2增速超過17%,現在降到了15%左右,與過去相比,大家感覺還是偏緊。謝太峰指出,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銀行間市場正在脫離實體經濟,已成為賺錢的渠道。
“從前三季度看,四季度貨幣供應量還是會超過GDP增長率與通脹率之和。一般年底貨幣供應都會增加,各單位要突擊花錢,估計第四季度貨幣供應會高于前三季度”,謝太峰認為,未來熱錢流入情況要看人民幣匯率的升降。假如國際預期人民幣升值,熱錢會流入增多,反之,則會少。而人民幣匯率是否升值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按道理人民幣不應該再升值了,但美日歐施壓中國,人民幣還會升,但升值的空間不會太大了。
貨幣政策將穩中偏緊
如果未來市場流動性過多,大家普遍預計國家將維持穩健甚至偏緊的貨幣政策。渣打銀行發布報告稱,中國經濟進入復蘇模式,預期四季度復蘇態勢將會持續,同時預期四季度貨幣政策立場將維持不變。
近期中國央行表態暗示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較為充裕,尤其是三季度以來凈資本流入恢復。四季度銀行間利率將會保持穩定。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也表態,下半年會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
有專家建議,為保證經濟增長不跌破底線,貨幣政策可以在穩中適度放松。而謝太峰則認為,從現在的CPI看,通脹率不算很高,似乎可以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我國的CPI沒有包括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房價。從經濟發展情況看,貨幣寬松就會增加投資,走的依然是投資拉動經濟的老方式。現在需要轉變為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就需要增加百姓收入,把最近遏制下來的“三公”消費需求由老百姓的消費補上,否則整個消費需求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