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心中有底,手里有牌--中國領導層密集傳遞的經濟信號
發布時間:2014-03-13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任務遠未完成,區域發展的回旋余地和市場潛力巨大;改革大勢不可逆轉,推進改革必將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說。
這是李克強三天內第三次公開強調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也是兩周以來,習近平、李克強等最高領導層在國內外重大場合又一次釋放中國經濟的信號。
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認為,領導人的密集表態明確回應了各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顯示高層“心中有底,手中有牌”。同時,近期經濟回暖的勢頭更堅定了領導層的改革信心和決心。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的主動選擇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認為,所謂“心中有底”,指的是領導層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有明確判斷:既不忽視風險,也不忽視增長潛力。
外界對于中國經濟的疑問主要有二:短期內是否會出現經濟危機,中長期增長會不會失去動力?
匡賢明注意到,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的講話均強調經濟基本面良好,仍具增長空間和潛力,同時也不回避問題,并表明問題可控,正在采取措施。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表示,為從根本上解決長遠發展問題,必須堅定推動結構改革,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李克強總理則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的署名文章中說,經濟增速平穩過渡到今年的7.5%左右,既是經濟規律的趨勢,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專家指出,在對待經濟增速放緩問題上,中國領導層“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體現了主動選擇的取向。領導層已達成高度共識,巨大的消費市場、活躍的投資以及正在進行的城鎮化等是中國發展的潛力,但還有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遠近兼顧、深謀遠慮。
不走“刺激經濟學”道路
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表示,我們正在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研究。匡賢明認為,這是對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信息透露。
觀察領導人近期講話,“改革”一詞出現頻率極高。分析人士指出,面對發展挑戰,中國高層把改革開放作為一張大牌在打。
李克強在與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代表舉行對話交流時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有一種選擇就是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貨幣,這可能會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對長期未必有利。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這明確表示了中國不會再走刺激經濟學的道路,而選擇了一種新的模式,只要經濟運行還在合理區間,就要堅定調整結構。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認為,這些表態不僅是說給外界聽,也是說給各級地方政府聽,希望他們轉變發展思路,從過去的“要政策”統一到中央主導的調結構、促改革上面。
李克強在幾次講話中都重申,改革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讓市場發揮應有作用,激發更大活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指出,半年以來,國務院多次下放行政審批項目,通過摸底、嚴格管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并抓緊解決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在上海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突出試點金融改革,更是擴大開放的一個新嘗試。
效果初現信心愈堅
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援引7、8月份的數據,指出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用電量、貨運量等主要指標普遍回升,實體經濟活躍,城鎮就業繼續擴大,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市場的信心在增強,社會預期向好。
“這種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堅信,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主要任務一定會實現。”他說。
人們注意到,近期多家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德意志銀行把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由7.6%調高至7.7%,摩根大通將全年GDP增長預測從7.4%升至7.6%。
“這進一步證明,不需要刺激政策,通過調整結構,就可以有新的增長點。”左曉蕾說。
鄭新立說,市場預期明顯向好,領導層的信心也在增強,中國將更加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匡賢明認為,領導層傳遞出的堅持調結構、促改革的決心,對于穩定市場和社會的預期非常重要。而穩定預期能夠激發出來的活力和動力,可能比巨額投資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