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喬龍德:靠理智和攜手團結 開拓水泥行業良好的發展局面
發布時間:2014-09-18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來源: 建筑材料聯合會 時間:2014-08-26

靠理智和攜手團結,開拓水泥行業良好的發展局面
――喬龍德會長在“2014年長江中下游水泥論壇”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會議上,大家的發言有很多亮點,有很多好的建議和很好的引人思考的意見。這個會這樣討論是有深度的、有準備的,不是泛泛而談,前面大家說得都很好。我要講的中心思想是:在比較復雜和嚴峻的形勢面前,要靠行業的理智和攜手團結,開拓水泥行業良好的發展局面。
今年水泥行業的形勢確實比較嚴峻。以前我們講形勢嚴峻,主要是指供需關系是不是嚴峻,現在我加上“復雜”兩個字,形勢比較復雜,水泥工業發展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么多的矛盾和矛盾交織這么復雜的程度。水泥發展的高峰期,也是矛盾很尖銳,但我們一心一意搞發展,搞技術提升和節能減排,問題也比較多,但大方向是一致的,相比較今天,問題還是簡單。今天的形勢很復雜,水泥行業現在面臨的重大問題有:產能嚴重過剩,必須遏制新增產能。遏制和被遏制的矛盾和博弈很激烈,博弈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公開的,有隱蔽的;節能減排要達標到了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又要兼并重組,又要保證當前的效益,又要優化存量、提升技術,矛盾都集中在一起,當這些矛盾同時涌現出來的時候,企業的表現也不同,各層級行業協會的表現也不相同,各地政府部門也是各種表現,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真正形成合力,這是行業的風險所在。
一、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形勢
1、今年以來,水泥產量增幅明顯減弱,但絕對量仍在增加。本來這種發展態勢是正常的,在傳統產能已經過剩的情況下,維持原來的總量或略有增加是正常狀況。但是,由于新增產能還在繼續增加,停窯停產越來越多,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造成的財力、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
2、由于新建生產線產能的增加與釋放,使過剩進一步加劇。然而有不少同志把這種現象歸罪于經濟拉動不足。實際上這里有誤解,市場拉動的增幅沒有去年大,但水泥需求絕對量仍然增加的,如果沒有繼續新增產能,在水泥市場需求增長的情況下供需市場平衡應該比去年好,而現在卻比去年差。原因是水泥供應量的增加比需求量的增加要大得多!問題的根源不在外部,而是行業內部。
3、在外部條件沒有多大變化,煤炭價格持續下跌,水泥成本構成沒有多大變化的前提下,水泥價格卻連續四個月下跌。在外部因素兩不變,即:市場需求總量不減、成本構成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但水泥價格下跌了,下跌的原由有兩條:一是水泥總產能增加了,一是企業的心態在變,擔心自己的產品賣不出去而主動跌價搶占市場份額。因此,根本原因仍在行業內,外部并沒有變化。
4、一些企業的同志們雖然對目前的形勢有所警覺,但也存在盲目性:一是今年總體上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好,因此麻痹了一些同志的思想,認為今年的效益超過去年是沒有問題的,持這種觀念的同志應該看到去年1-7月的情況,目前經濟效益比去年好,但更要看到,走勢比去年同期差,如果不警惕不但不能超去年,而且還有不如去年的危險。二是我們往往以微利行業、虧損行業作為鏡子,認為水泥行業還不錯而沾沾自喜。事實上,我們水泥行業三分之一企業在虧損。有利潤相對高的企業,是在技術貢獻率和智力成本都沒有提取、職工工資成本低于其他行業的情況下,只提取剛性成本得出的利潤。而且,同上一年相比增加1億噸產量的情況下的利潤進行比較,所以盲目性和不完整的宣傳帶來很多負作用。
5、當前形勢比任何時候都復雜,企業呈現多種表現,狀態不一:第一、一些企業不顧政府三令五申,新增產能建設仍然沒有停止。其理由有三點:一是所謂市場經濟下政府不應管,行業不用管,大家可以在市場上拼個你死我活、比拼高低才是競爭;二是我不怕競爭,因為我現在建的生產線有優勢,不用別人擔心;三是宏觀總量多少不關我的事,解決供求平衡是政府和行業的事。作為企業我有能力發展不要為我擔心。第二、一部分企業停產停窯,產能利用率只有61%左右;第三、一部分企業在這種形勢下,理智地選擇了行業自律,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成本,一方面反對無序競爭,保住自己生存;第四、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地區,價格嚴重下滑,甚至低于成本銷售,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效益,而且還向其他區域發展,影響產能相對發揮好的地區。第五、多數企業呼吁政府,行業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務院的文件,維護廣大企業的利益,并積極地舉報揭發新建產能。第六、一部分企業敢怒不敢言,怨氣沖天但不敢說,因為企業受地方政府管,背后反對,當面不說。
6. 從各級政府來看,認識的反差也很大,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表現:像湖北省工信委,過去調整結構做得好,現在貫徹41號文精神態度堅決,提出置換產能也要以2013年的產能為依據進行置換,過去批的項目一律不算數。我們在西南開會時,有的省工信委把過去批的都要建完后,再不建新增產能,說明從根本上不想控制,當時我們就要求相關省領導對其做出糾正;現在有的省市政府,仍然在做兩個動作:一是把以前批的,是指本身違規的項目仍然拿出來做擋箭牌,默認并放任違規新建項目的出現;有的省市發改委、工信委仍然以所謂“置換產能”為借口,多次置換,繼續新增產能;有的地方政府官員為體現其新官上任三把火,還在招商引資建水泥項目。
縱觀上述加在一起行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從來沒有這么多,這么復雜。
為此,當前的工作必須做好如下幾點:
一、統一認識,舉行業力量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時期,將遏制新增產能作為化解產能的關鍵環節,新增堵不住,其他方式無法見效。
1.行業發展有規律性、階段性,更有時代的進步特征:目前,水泥行業的基本任務,遏制新增產能,優化存量,節能減排,兼并重組。用“三新”提升行業水平。
2.馬上動手和已經開展的工作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的研發,目前正在制定研發與驗收標準。待“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研發成功后,再進行新一輪的落后產能淘汰。
3.適時地將產能向國外轉移,為整體超越世界領先水平奠定國際市場份額。這方面要有步驟、有階段目標。
因此,爭取政府,呼吁政府,把下放的審批權改革好,公開、公正,改變少數人操盤,實現相互制衡。協會要代表行業利益敢于作為,敢于向政府提出建議,敢于向政府進行正當的博弈。要組織曝光和發揮媒體輿論作用,下一批曝光正在準備。
二、三個“不能等待”
1.不能等待審批制度下來之后再去遏制新增產能,不能在審批制度改革時期讓不守規矩的地方和企業趁機新建新的產能,也不能在這個時間段內讓一些地方把原來批準的已過期項目重新組織實施;也不能被動地、無所作為地不去與政府溝通,讓其以保護區域利益為特征的審批制度輕易出臺。
2.不能等待落后產能繼續在市場中存在,加劇產能過剩,影響優質產能的發揮,不能讓落后的產能由地方保護等補貼政策而繼續生存;不能讓落后的產能以置換為由多次重復使用。不能以各種理由遷就節能減排不達標,不允許不達標的企業繼續生產。不能坐等懲罰性差別電價、碳排放限額、大氣污染排放超標后限令停產后再治理;不能把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的要求和社會的要求,而應當做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這是時代特征、行業使命、企業生存的必然。
3.不能等待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成熟完善后再開展行業自律。市場成熟要有一個很長時期,即使成熟的市場也會有無序競爭的現象,所以還要行業自律。不能理想化等待一個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機制的到來。有效機制也要靠大家在實踐中創造出來;市場與政策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協會與政府之間的博奕將始終存在。所以不能等待那天好環境的到來,好環境不是等出來的,是人們創造出來的,在自律創造環境,推動市場秩序的形成。
三、長江中下游在調結構、遏制新增,搞好自律的重要性:
1.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泥企業具有影響行業發展的作用、地域帶動作用,所在企業的實力和占的比重起著決定性作用。
2.化解產能過剩到了一個轉折的關鍵時期,提高經濟效益到了關鍵的時間段。如果新增產能剎不住,化解產能過剩就會走到邪路,越化越多,不可收拾。總量不控制,光靠化解的手段,其效果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如果無限的化解也將會帶來浪費。
如果我們在三個關口上把不住,那么存量資產將受到極大威脅:一是新建的剎不剎得住;二是以前批準的項目能否徹底廢除;三是在置換中會不會巧立名目。嚴格意義上講,不需要產能置換,已經過剩了,淘汰落后平衡就對了,如果在上述三個方面守不住,現有企業還會受到下一輪的過剩沖擊,經濟效益難保,生存也難保。從提高效益,搞好自律上來說,今年已經7個月過去了,如果再下行兩個月,今年的總體效益目標難以保證。
為此,長江中下游七省市要帶好頭,帶好轉型實現轉折,帶頭自律實現增效。大企業要帶頭,行業協會要敢作為。長江中下游在全國的位置很重要,在全國水泥行業起著引領的作用,影響著全國水泥行業的發展。今天到會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真正要發揮作用,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看長遠的利益。不可能有行業垮了,還有強大的企業存在。不要認為,我強大讓別人倒下去,現實是不可能的。關鍵的時候攜手并進是很重要的,看起來是犧牲了一部分利益,但是只要青山在,大家都有柴燒。一旦行業垮了,誰的利益也保不住。只有遏制產能才能提高效益,希望七個省市的協會,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發揮我們的作用。
轉型升級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提高經濟效益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段,這兩個“關鍵”要緊緊地抓住,在復雜的局面中,抓住主要矛盾,依靠大家的努力,不僅能夠維護好現在的局面,而且能夠開拓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局面,靠的是用心再用心、努力再努力、團結再團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