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環保壓力不斷增加 陶瓷企業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15-03-05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去年以來,在轉型升級、環境保護等發展理念及霧霾、污染等事件頻發的催化下,陶瓷企業面臨的環保風暴不斷升級,環保壓力不斷加大。
因環保不達標被限產、停產的已非個案,因環境違法,企業負責人或被拘留已隨著今年1月1日新《環保法》的實施而有法可依。各陶瓷產區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堅持零容忍、實施重打擊,力催陶企進行環保治理,更有產區啟用無人機進行環保安全偵查。而針對陶瓷業的各項標準,尤其是針對環保方面的,更讓陶瓷企業不得不著重審視自家企業的環?,F狀。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繆斌在展望2015年行業形勢時強調,節能減排壓力日趨嚴峻,節能環保將關系到企業的存亡問題。
而正在謀劃的“十三五”規劃中,將持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促使行業不得不抓緊。比如針對更為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如何在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歷史時期,實現陶瓷業更高水平的綠色發展;如何通過轉型升級,提升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改造提升陶瓷傳統產業。而通過頂層設計,創新驅動,實現陶瓷業由資源消耗型、生態欠佳型向資源節約型、生態文明型的轉變,考驗著陶瓷業的環保治理能力,也考驗著在環保升級戰中的主動作為和實干績效。
環保已成為陶瓷業面臨的新常態,其不僅是轉型升級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創新驅動的重點目標之一。陶瓷企業面對環保政策、標準的高密集、高頻次、大力度施加的重壓力,以及由此引發的“黑名單”制度、累計處罰無上限、違法處理等處罰措施的嚴厲,等待沒有出路,不作為沒有前途,以身試法更是死路一條。環保新常態,對陶瓷業而言,唯有攻堅前進一條路。
我國陶瓷業多年來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使得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已時不我待。推進陶瓷業由資源能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走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之路,是陶瓷業的必須選擇,也是必須擔當和履行的社會責任。
對此,陶瓷企業要從內心加大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環保是利企、利民、利行業、利社會的頭等大事,當前的迫切性預示著今后的重要性。要持續加大投入,從工藝、技術、裝備等創新入手,為減輕和降低環保壓力“自力更生”。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路徑,為轉型升級及持續發展提供恒久動力。
既要適應環保頻加壓的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日趨加壓、不斷嚴厲的環保措施,傳統的陶瓷業還摘不掉“高污染”的帽子,作為關乎命運的大事,陶瓷企業必須認真應對并全力改善。
又要積極加速創新驅動戰略,力促轉型升級,推進企業脫胎換骨式的環保與節能減排創新,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決心,把環保工作抓實抓好,抓好成效。這不僅是企業的事,是地方政府的事,還是全行業的事。
還要高站位、高起點,強化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著力環保理念和創意的提升,瞄準國際先進技術裝備,加強自主研發創新,讓APEC藍成為常態,為改善陶瓷行業形象,更為實現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更要在環保治理與節能減排中秉承實干興企的做法,真抓實干,先下手為強,早抓早主動,早抓早受益,并把環保形成的倒逼機制有效轉化為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動力,與其被“逼著走”,不如自己“主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