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順勢而為,蓄勢而發—"兩材合并"深度研究
發布時間:2016-08-24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摘要:
我們認為建材行業做為國務院重點關注的行業,兩大巨頭“中建材集團”及“中材集團”合并,是傳統行業大企業間合并重組是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結果,有望充分整合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并提升效率,實現國務院對于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的主導思想,整合值得期待。 |
|
8月22日公告,收到國資委通知,同意中建材集團與中材集團重組事項。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無償劃轉進入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2013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對八大產能過剩行業的大企業進行合并整改,2016年7月14日國企改革試點全面鋪開,體現國務院對于央企改革的決心。在國務院的主導下,央企改革加速進行,消化過剩產能的國有企業間內合并重組行動正有力落實。
我們認為建材行業做為國務院重點關注的行業,兩大巨頭“中建材集團”及“中材集團”合并,是傳統行業大企業間合并重組是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結果,有望充分整合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并提升效率,實現國務院對于國企“做大、做強、做優”的主導思想,整合值得期待。
我們判斷,“兩材合并”:
具備央企間整合提升效率的空間:中國建材集團與中材集團產業鏈布局具備高度相似性,整合重疊業務將優化資源配置,避免惡性競爭,并形成優勢互補,提高綜合競爭力;
中建材集團系上市公司資產注入想象空間更大:對比兩大建材系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平臺數目相當,從資產證券化率上看,中材集團相對較為充分,大部分資產已經上市,而中國建材集團仍有大量可注入上市公司資產結合兩大央企集團各產業的布局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認為,“中建材系”北新建材、中國巨石有望率先“破局”,而“中材系”中材科技、天山股份、祁連山、 寧夏建材等有望以點帶面推進改革,我們看好兩大央企集團內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空間。繼續推薦“中建材系”:北新建材、中國巨石;“中材系”改革受益標的:具備整合承諾到期的水泥板塊三家: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玻璃纖維等復合材料整合平臺型公司中材科技、以及受益于地下管廊建設的國統股份、受益于“一帶一路”的中材國際、中材節能。
![]() 中建材集團:我國最大的建材企業集團
![]()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2002年進行重大業務重組,實施母子公司管理體制,2003年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截至2015年集團資產總額4326.48億元,營業收入1992.50億元,利潤總額達38.36億元,是我國最大的綜合型建材產業集團。
中建材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商品混凝土生產商和石膏板生產商;世界領先的玻璃纖維生產商和玻璃和水泥生產線設計、工程總承包服務供應商;以及全國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商和領先的風機葉片生產商。集團共有水泥、玻璃、輕質建材、新型房屋、玻璃纖維、碳纖維、光伏部件、風機葉片、耐火材料等業務板塊,從而構建起實力雄厚的水泥、玻璃、輕質建材、新型房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耐火材料等產業平臺公司;并形成包括產業制造、科技研發、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和認證服務在內的五大業務活動。
中國建材集團共有水泥、玻璃、輕質建材、新型房屋、玻璃纖維、碳纖維、光伏部件、風機葉片、耐火材料等業務板塊,從而構建起實力雄厚的水泥、玻璃、輕質建材、新型房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耐火材料等產業平臺公司;并形成包括產業制造、科技研發、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和認證服務在內的五大業務活動。
中材集團:國內非金屬材料業科研型國際產業集團
中國中材集團成立于1983年,2003年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截至2014年集團資產總額超1160億元,營業收入776億元、利潤總額達18億元。集團是我國唯一在非金屬材料業擁有系列核心技術和完整創新體系的,集科研、設計、制造、工程建設、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科技型、產業型、國際型企業集團,是國內第二大建材企業。
![]() 中材集團具備“三大主導產業”——非金屬材料制造業、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業、非金屬礦業;主營業務包括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服務、水泥制造、高新材料、玻璃纖維制造和地質勘查業務。同時擁有“六大系列核心技術”——玻璃纖維技術、復合材料技術、人工晶體技術、工業陶瓷技術、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及裝備技術、非金屬礦深加工工藝與裝備技術,代表著中國在各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 產能過剩行業內部企業合并重組是大勢所趨
我們認為縱觀全球市場,從國際建材巨頭Lafarge和Holcim合并到國內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戰略重組及南北車合并,都反映了行業龍頭間合并重組是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大勢所趨。
我們認為行業龍頭的合并重組不僅能夠實現強強聯合,擴大經營領域,形成協同效應,提高綜合競爭實力;還能避免惡性競爭,優化資源配置,避免資源浪費;此外,得益于經營規模的擴大,能夠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實現降本增效。尤其對于國內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間合并重組可以優化行業競爭結構,消化過剩產能。
法國水泥巨頭Lafarge與其瑞士超級競爭對手Holcim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型建材企業(水泥均為主業),歐委會2014年12月中旬批準Lafarge與Holcim的合并申請(附反壟斷條件)。2015年7月10日兩家企業完成合并,一舉誕生世界最大的建材生產商LafargeHolcim,改變了國際建材行業的競爭格局。2015年7月14日新公司股票于巴黎和蘇黎世掛牌交易。
我們認為海外建材巨頭的發展及整合路徑,證明了在行業發展成熟后龍頭整合是大勢所趨。
水泥板塊或將首發,牽動“兩材”全面重組
我們認為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的主營業務均為水泥,從生產布局來看,兩大集團合并,將形成產能超過5億噸的新巨頭,產能布局將更加互補與完整。
同時,由于兩家企業的經營范圍存在一定重疊,參考金隅股份與冀東水泥合并后協同提價,我們認為“兩材”重組合并后能夠一定程度緩解全國競爭問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此外,中材集團曾于2010年向子公司天山股份、寧夏建材和祁連山承諾: 為消除公司水泥業務潛在的同業競爭,將用5年時間,逐步實現對水泥業務的梳理,并將集團內部水泥業務整合為一個發展平臺,從而徹底解決水泥業務的同業競爭。2015年9月1日,中材集團向上述子公司發函稱,擬延期1年履行前述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該項延期承諾將于今年9月到期,“兩材合并”水泥板塊合并與中材集團內部的水泥業務整合思路不謀而合,我們認為水泥業務整合可能迎來加速推進。 |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