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18年瓷磚價格走勢分析
發布時間:2018-01-19閱讀次數:來源:國建聯信認證中心
摘要:
成本上漲,是2017年陶瓷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在凌厲的環保風暴下,上游化工原料、紙箱包裝、燃料等采購價格全線上漲,進一步加重陶企經營壓力。 |
|
成本上漲,是2017年陶瓷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在凌厲的環保風暴下,上游化工原料、紙箱包裝、燃料等采購價格全線上漲,進一步加重陶企經營壓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成本暴漲大潮,陶企倍感壓力巨大。日前,本報記者從廣東、山東、江西、四川、河南、遼寧等產區隨機調查獲悉,雖然不同產區及陶企承擔的成本上漲壓力各有差異,但均表示,成本上漲令企業負擔大大增加。甚至有陶企稱:“2017年綜合生產成本同比增長30%,為緩解壓力,不得不計劃在2018開年后上調產品價格?!?br /> 據多方分析,2017年原材料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全國各地持續不斷的環保整治與環保加碼,其引發的原材料上游供應不足和價格高歌猛進,導致產業鏈系統性漲價。 與此同時,營銷成本、環保投入等費用繼續增長,為陶企經營添加了新的壓力。不過,在殘酷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雖然多數陶企在2017下半年上調了產品價格,但仍難以抵消全部的成本壓力,陶企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化工類原料價格“過山車式”波動
年底價格對比年初整體上漲20~50% 調查獲悉,2017年8月份以來,化工原料價格開啟“猛漲”模式,氧化鋅、硅酸鋯、熔塊、稀釋劑、氯堿等全線瘋漲,且漲勢一直持續到2017年底,期間各類原材料價格“要么一直上漲,要么維持平穩?!蓖瑫r,2017全年能源、沙泥、包裝、五金等其它類原材料也整體全部處于上漲狀態。
有業內人士概括,過去的2017年,所有原材料類別中,只要涉及到環保與國土資源的均處于漲價狀態,且漲勢最猛的基本為環境污染特別大或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 據透露,截止2017年12月底,氯堿、鈦白粉、硅酸鋯、氧化鋁、氧化鋅等化工原料供應價格對比2017年1月份,漲幅在25~50%之間不等,多數化工原料價格在11月份前后達到全年最高值,而12月份至今則處于弱勢調整階段。 “以氧化鋁為例,2017年初價格維持在2300元左右/噸,爾后一路下跌,到了五月份最低跌至1800元/噸?!狈鹕绞锈暫牖ぴ嫌邢薰究偨浝斫「嬖V記者,在氧化鋁價格最低谷時期,幾乎整個行業均處于虧損狀態。 轉機直到8月份才開始出現。彼時受政策性減產影響,供需發生顯著變化,氧化鋁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并一直持續到10月份才穩定。其間,市場上貨源稀少,供應嚴重不足,氧化鋁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幾乎翻了一倍,從1800元/噸上漲至3900元/噸。 此后,隨著冬季采暖季的到來,工業開工率降低,下游需求量減少,氧化鋁價格再次一路下跌,并持續到11月底,價格最終定格在2900元左右/噸?!翱傮w來看,2017年氧化鋁價格就像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但最終的價格還是上漲了30%左右?!苯〗榻B。 與氧化鋁類似,2017年鈦白粉等其他化工原料價格也有著同樣的波動軌跡。4~7月份,鈦白粉價格整體處于下滑狀態,8~10月份由于環保整治、工廠停產等原因開始大幅上漲,而10月底以后價格再次下滑。年底最終價格對比年初,整體上漲10%~30%。 尚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最大壓力仍來自市場
此外,紙箱、天然氣、煤炭等采購價格亦大幅度上漲。據了解,2016年底紙箱價格達到高位,2017年初開始降低,而后又因環保和供需問題持續上漲,并趕超2016年最高峰時期。
不惟如此,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促進企業降成本,出臺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過,有陶企表示,雖然如此,但隨著稅費的進一步規范化,過去操作不規劃的中小型企業的稅費支出實際上不降反增。 “2017年底,我們的綜合生產成本相比2016年增長30%,其中紙箱包裝增長10%~15%,天然氣增長50%,化工及泥沙類原材料增長30%,設備更換成本增長50%?!狈鹕揭患沂止ごu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生產成本高企,最近我們正在考慮2018年春節過后產品漲價事宜。” 據介紹,在陶企的綜合生產成本構成中,原料、燃料、人工是最大的三大成本,不過人工在2017年保持穩定,而原料與燃料的成本上漲也僅僅從2017下半年開始,上半年相當部分原材料價格甚至下跌。 “從目前的價格來看,廣東陶企成本增加尚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如果難以承受,肯定會上調瓷磚價格,而現在上調瓷磚價格的企業并不多。”廣東恩平一家瓷片企業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原材料、燃料、紙箱等價格暴漲,但對比10月份高峰時期,價格略有下滑,因此當前成本壓力并不算太大,最大的壓力仍然來自市場的下行。 法庫
800×800mm地磚 每片成本增加2元 2017年的法庫陶瓷工業不僅承受來自“市場低迷、環保從嚴、產能過剩”等方面的巨大壓力,持續上漲的生產及綜合運營成本更成為產區內各陶瓷生產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與往年僅是個別原材料價格上下起伏不同的是,2017年各種原材料價格是全系統、全鏈條式的普漲?!鄙蜿柭∈⑻┮惶沾杉瘓F有限公司生產部總經理陳建介紹,2017年,漲價最為明顯的屬紙箱類產品。一個成品包裝紙箱價格已由2016年末的2.5元上漲到現在的3.7元,以三片包裝為例,平均每塊800×800mm的地磚要比2016年多承擔4毛錢;煤炭總體上比2016年上漲了近15%,折合到每塊800×800mm的地磚上,又增加了近5毛錢。 除了紙箱、煤炭價格上漲,2017年,山東熔塊企業大面積停產整頓造成的熔塊制品價格快速上漲同樣波及到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法庫產區。據了解,由于產業配套相對滯后,法庫產區企業所需熔塊制品90%來自山東,10%來自廣東。“加上熔塊價格以及運輸價格上漲,綜合測算,2017年我們賣出去的每一塊800×800mm地磚要比2016年增加近2塊錢的成本支出?!标惤ū硎?。 生產成本上漲是否會拉高產品出廠單價?在隆盛集團銷售部,銷售總經理張廣偉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罢碇v,成本上漲,成品價格自然要上漲,但目前陶瓷產業總體上呈現同質化嚴重、產能絕對過剩的局面,為了穩定現有經銷商隊伍,這個時候無論哪家企業,無論是誰都不敢輕言漲價,因此,原材料成本上漲部分,大部分企業只能少掙一點,企業內部去消化。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原本就有限的利潤空間會被進一步擠壓?!?br /> 對于2018年開春后的銷售價格走勢,張光偉表示,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企業對于原材料價格上漲還勉強能夠承受,但如果產區要全面進行“煤改氣”工作的話,產區內所有產品價格上調一個檔次已成為必然。 在法庫產區中央大街兩旁各銷售展廳,入冬以來的頭場雪絲毫沒有影響經銷商的進貨熱情,采訪中,很多經銷商對春節后主打產品價格上漲持贊同態度,正抓緊時間備貨,以應對春節后產品價格上漲。 高安
成本普漲10%-20% 高值產品比例增加 2017年,原材料價格猛漲,但高安產區瓷磚價格整體卻不漲反降,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不過,相當一部分有實力的陶企通過增加高值產品比例來填補利潤空間。
新景象陶瓷董事長喻國光向記者介紹,2017年生產及運營成本上漲了至少20%,煤炭、包裝以及化工類原材料價格漲幅最大,環保運營成本亦逐年上漲,人工成本與營銷成本同比2016年變化不大。 新瑞景陶瓷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春良亦對記者坦言,2017年,企業的生產及運營成本大概上漲了30%左右,原材料成本以及營銷成本的費用漲幅非常之大?!懊禾?、紙箱以及化工原材料價格都經歷了多輪漲價,成本同比2016年大致上漲20%左右。此外,同比2016年,我們的營銷費用漲幅較大,全年營銷費用超過1500萬元?!?br /> 記者從高安產區獲悉,2017年除了煤炭、紙箱漲幅較大,熔塊、釉料以及色料也大幅漲價,西瓦、瓷片等產品價格因此同步上漲。 天瑞陶瓷董事長付少模向記者透露,2017年其公司生產及運營成本同比2016年增長幅度不大,原材料采購大部分采取的是現金購買或提前支付貨款等方式,成本控制較低,上漲幅度大致在10%左右,再加上2017公司全年滿負荷生產,產能相比2016年增加,因此整體而言,2017年綜合運營成本同比2016年增幅不大。 而在產品銷售方面,2017年天瑞陶瓷高值系列產品比例大大增長,普通拼價格產品比例下降。整體而言,2017年利潤同比2016年略有下滑,但整體較為平穩。 淄博 成本至少增加10% 瓷磚價格僅上調7% 日前,記者通過對部分淄博陶企的生產成本調查獲悉,受2017年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相比2016年,淄博陶企生產成本至少增加10%,而瓷磚價格卻很難上漲,陶企利潤空間被壓縮。
調查中,多位淄博陶企負責人表示,天然氣是2017年開支最大的項目。2017年初,淄博陶企每立方米天然氣用氣價格為2.45元,但自10月中旬開始,陶企用氣價格一路攀升,高峰時期每單位價格超過6元,大大增加陶企生產成本。 除此之外,因為嚴厲的環保治理,淄博陶企在脫硫脫銷環節也增加不少費用。 以800×800mm規格瓷磚為例,淄博陶企僅在脫硫脫銷方面增加的費用,折算到每片磚上就大約增加了1元成本,再加上天然氣運行費用,折算到每片磚上,成本至少增加3元。 相比天然氣及環保費用,其他原材料價格盡管也上漲不少,包括化工類原材料,礦石、紙箱等,但幅度遠遠不及天然氣。 盡管生產成本不斷抬高,但多數陶企的瓷磚價格卻一直漲不上去。淄博一陶企董事長坦言,“我們每片磚只在2017春節后上漲了1元,以后就基本沒動。原因是市場競爭太激烈,根本漲不起來?!?br /> 事實上,即使不按照目前高價位的天然氣費用核算,淄博陶企其他各項生產成本也至少增加10%,而多數陶企的瓷磚價格漲幅僅為5%~7%。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獲悉,隨著各陶企生產成本增加,淄博陶企也在尋求降低管理成本,如精簡人員,但唯一不減的是人工工資。“目前沒有更好的方法,只能處處精打細算?!鄙鲜鎏掌蠖麻L說。 夾江
生產成本暴漲10%~20% 部分產品價格不漲反跌 2017年,夾江陶瓷企業生產總成本上漲約10%~20%。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2017年陶瓷原材料價格漲幅最大的應屬于化工原料中氧化鋅和硅酸鋯,幾乎是一個月漲一次,且每次漲價幅度都在500~2000元/噸不等。其次是原輔材料中白泥、粘土、鉀長石、鈉長石等,也是每隔一個季度漲一次,其漲幅在100~200元/噸不等。 運費漲幅也較大,受2016年限載風波影響,2017年一般的運輸貨車限載32噸,每噸運費漲30~50元不等。除此之外,2017年受環保高壓影響,夾江產區內關停了大批小型紙箱廠,從而致使800×800mm紙箱單個上漲0.8~1.0元,300×600mm紙箱單個上漲0.3~0.8元。 本以為在各類原材料價格猛漲的當下,陶瓷企業也會相應地上調瓷磚價格,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但事實上,除2017年年初和年底產區瓷磚價格有一波小幅度上調外,其他時間夾江產區瓷磚價格都非常穩定。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夾江全拋釉銷售價格不僅沒有上調,反而還出現一波下跌。截至目前,產區800×800mm系列全拋釉銷售價格已經從2017年初的16.5元/片,跌至如今的15元/片。 面對各類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區內陶瓷企業也紛紛表示無奈,既不能通過提高瓷磚價格來轉嫁漲價危機,也不能降低品質采購劣質原料充數,那么企業唯一能做的只有削弱自身的利潤以及削減營銷和品牌推廣費用。 |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